
產後媽媽瘦身好難?7個重點原則教妳如何健康瘦身,找回自信
2025 Apr 18 減重知識 Knowledge 飲食觀念 Nutrition 運動健身 Exercise 破除迷思 Myth
李醫師常接獲產後媽媽們的求助,可能是生產完卻發現體重仍比懷孕前重上不少、或者過了多年還是無法回到產前體重,也有想控制好體重才想再進入備孕下一胎的個案們。
她們普遍面臨著體重控制的挑戰,一方面希望盡快恢復產前的體重與身材,另一方面也需要充足營養與體力來照顧新生兒。
特別是目前相對安全又有效合法的減重藥物,包括腸泌素(瘦瘦針)等,並不適合用於處在備孕期與哺乳期的個案們。
來看看以下7個產後瘦身重點原則:
1. 合適的時機,開始規劃瘦身
產後媽媽應注意,不同的生產方式會影響瘦身計畫的開始時間。一般而言,自然產後的媽媽約在產後4至6週,即可逐漸開始輕度運動計畫;剖腹產的媽媽則建議等6至8週,傷口較為穩定後再進行瘦身活動。
無論哪種方式,建議在開始瘦身前都先與醫師討論,確保身體已恢復到適合運動的狀態,以及產後心情的調適也是很重要的部分。
2. 設定合理的減重目標
產後瘦身須設定切合實際的目標,一般建議每週減重約0.5至1公斤,過快的減重可能影響母乳品質或身體恢復,目標設定相當個人化。建議使用SMART原則設定明確、可衡量且可達成的目標,例如:「三個月內減重4公斤,每週規律運動三次,每次30分鐘」。
設立階段性目標有助於維持動力和成就感,例如每減去2公斤就給自己一些小獎勵,如按摩或購買新衣服,進一步增強達成目標的動力。
3. 均衡飲食,避免極端節食
產後媽媽不適合採取過度嚴格的節食方式。應維持飲食多樣化,注重攝取豐富蛋白質(如魚、瘦肉、蛋、豆類等)、健康脂肪(如堅果、酪梨、橄欖油等)以及充足的蔬果,每餐盡可能攝取適量纖維,以確保營養充足同時控制熱量攝取。
此外,建議少吃加工食品、含糖飲料和高鹽零食,這些食品通常含有較高熱量但營養價值不高,可能會影響產後恢復速度和整體健康。多喝水和不含糖分的飲品,有助於促進新陳代謝並避免身體脫水。
4. 規律運動,循序漸進
產後運動不僅有助於提高身體代謝、消耗卡路里,也有助於改善情緒與睡眠品質。可從低強度的活動(如步行、伸展運動)逐步進階至核心肌群訓練及有氧運動(如瑜伽、游泳等),在家即可完成的訓練尤其適合育兒忙碌的媽媽。
運動強度應循序漸進,初期以舒緩伸展和輕度有氧為主,待身體逐漸恢復後,再加入適當強度的肌力訓練。目標每週安排至少三次運動,每次約20-30分鐘。
若有特殊情況(如剖腹產),建議與醫生確認後再開始運動計畫。也可以嘗試參與媽媽團體或網路上的產後運動課程,增加運動的趣味性和互動性。
5. 調整生活作息,管理壓力
壓力與睡眠不足容易導致荷爾蒙失調,影響代謝率與食慾調節。盡可能規律作息,抓緊機會休息,例如利用寶寶午睡時段短暫小憩。此外,學習有效的壓力管理技巧,如冥想、深呼吸或與親友溝通,保持心理健康與身體輕盈。
產後媽媽尤其需要得到伴侶、家人或親友的協助與支持,若能與家人共同分擔育兒與家務,則可大幅減輕壓力。此外,嘗試培養興趣或安排短暫的自我時間,例如閱讀、泡澡或散步,都有助於心理放鬆與情緒調整。
6. 母乳哺育,幫助自然瘦身
母乳熱量為每毫升約0.7大卡,若母乳哺育順利,每日約可多消耗400-500大卡熱量,有助於產後媽媽自然地減重。
但需注意的是,哺乳期媽媽仍需維持均衡營養,確保熱量不低於每日1800大卡。
哺乳期間建議多攝取含鈣質與蛋白質的食物,例如低脂牛奶、乳酪和豆腐,補充足夠營養。此外,避免過度減少熱量攝取,以免影響乳汁分泌。哺乳媽媽也應注意維持充足水分,每天至少飲用2至3公升的水,有助於母乳分泌與維持新陳代謝。
7. 長期保持,養成健康習慣
產後減重的真正挑戰是如何長期維持成果。將健康飲食與規律運動作為生活習慣的一部分,而非短期的衝刺與努力。定期追蹤體重與體態變化,並適時調整生活作息與運動計畫,有助於持續保持健康體態。
透過以上7點產後瘦身重點原則,產後媽媽能夠在保持健康與營養的同時,逐步達到理想體重,恢復自信與活力。透過持續性的自我照護與健康管理,產後媽媽不僅能順利恢復身材,更能增進整體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