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有哪些常見減重設定目標?減重目標該如何設定呢?善用SMART原則
2025 Apr 10 減重知識 Knowledge
王小姐已經出社會工作幾年,工作與生活壓力的逐年累積,讓體重來到73公斤,公司體檢開始出現紅字,也對自己的身形不滿意,於是前來諮詢想重新找回健康、改善體態。
李醫師在減重諮詢與評估的初期,會與個案一起討論出想達成的減重目標。
經過了解王小姐的期待,協助王小姐釐清目標:她希望能讓自己回幾年前剛開始工作時的65公斤,想用一年的時間達成。
一開始訂出目標,知道距離還有多遠、自己已經走了多遠,會更有信心,也更能長期維持不復胖。
來看看減重目標通常如何設定呢?
常見的減重設定目標
設定目標是非常個人化的,沒有絕對的對錯,通常會反映出自己所在意的面向。
而多數人設定減重目標會考慮到以下幾個面向:
1.體重數字導向目標:
明確數字容易追蹤成效,但面向可能過於單一。是最常見的設定方式之一。例如:「3個月內瘦10公斤」「半年內減掉體重的10%」
2.外型與視覺目標:
易激發動力,但較難以精準衡量。例如:「能穿進小一號尺寸的衣服」、「有明顯的腹肌線條」
3.健康與生活品質目標:
較持久且較深層次的動機,能提高減重持續性。例如:「改善體檢紅字數據,如膽固醇過高、血壓過高等」、「提升體力與精神狀態」。
4.運動表現或體能目標:
例如:「能跑完10公里」「肌力提升,能完成深蹲」
如何設定合理減重目標?以SMART原則來設定
想要開始減重的你,很重要的第一步:先釐清自己的目標,找到自己為什麼想減重的原因與動機。
運用SMART原則設定目標
S (Specific) :明確具體的,減少模糊空間,例如每個月減少2公斤、三個月減少3公斤。
M (Measurable) :可衡量的,有可測量標準,例如體重、腰圍、體脂率等。
A (Achievable) :可達成的,考量每個人生活環境來設定合理減重速度,一般建議每週約0.5至1公斤是健康且可達成的目標。
R (Relevant) :有相關意義的,連結到個人真正的需求,如改善健康、外型、自信等。
T (Time-bound) :有期限的,設定如三個月、半年、一年的不同階段目標。
一般來說,在家測量體重是方便又簡單的客觀監測數字方法,體重機易於取得及測量,體重的誤差值也相對較低。
結合多面向目標,降低挫折
可以同時設定:
外型目標:身型改變,如腰圍減少、服裝尺寸縮小等。
體能目標:培養運動習慣、運動表現進步、體力與精神提升等。
健康指標:血脂肪、肝指數、血糖、體脂率、內臟脂肪降低等。
若遇減重數字停滯,也能保持其他面向的動力,有利於長期的維持。
結語
回到文章一開始提到的王小姐,經過了五個多月的調整與追蹤,體重已經降至67公斤,李醫師此時詢問王小姐還記得當初的減重目標嗎?
原來她沒注意到,不知不覺離當初設定的目標已經非常接近,不到2公斤的距離了。
此時,王小姐笑著說:想再試試瘦到60公斤。
也會有個案經過了一段時間,不知不覺發現自己離目標非常接近了,在過程中建立自信心,會想再繼續提高自己目標。
檢視一下自己的目標設定符合SMART原則嗎?
訂定合理又值得期待的目標,不只是體重變化、體態更結實、活力與精神提升,也是同步培養長期健康的生活習慣。
持續追蹤飲食、體重、運動、睡眠、生活作息等,觀察身體反應,定期檢討與調整目標,增強持續性及彈性!